随着今年3月下旬,各大高校“双一流”建设检测指标数据填报工作的完成,“双一流”第一期建设也即将收官。
“双一流”建设是近些年来,高等教育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。如今,首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,国家“一流大学”建设高校与“一流学科”建设高校作为舞台上的绝对主角,近几年又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成绩?近期,青塔依托数据产品全景云数据平台,对第一个“双一流”建设周期内,各大“一流学科”建设高校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。许多高校都在高层次人才、国家级科研项目、国家级科技奖励等多项重要指标中表现十分出色,为学校参加下一轮“双一流”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杰青与国家优青,既能代表一所学校中最顶尖的人才实力,又能反映出学校人才梯队的建设情况。2016年以来,华东理工大学、北京化工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苏州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等多所学校在高层次人才的新增方面表现出色。西北大学4年来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,武汉理工大学、江南大学分别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,表现相比“一流大学”建设高校毫不逊色。而华东理工大学在国家杰青、国家优青两项指标中均拔得头筹,共新增选杰青7人,优青21人,取得了值得称赞的佳绩。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,能够客观反映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情况。“一流学科”建设高校中,苏州大学、北京协和医学院、南昌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均拥有相当不错的项目承担能力。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北京科技大学在4年间分别获批8项资助金额在500万以上的自科基金项目,而苏州大学、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南昌大学获批的项目数均在1000项以上。
国家级科技奖励无疑是对于一位学者成果价值的最佳认可,对于高校来说同样如此。近些年,共有50余所“一流学科”建设高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。其中,南京理工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分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1项,实属难得。其他高校同样表现出色。北京科技大学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夺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;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获得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;北京交通大学、河海大学、西南交通大学、北京协和医学院、海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则在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“双一流”建设动态调整的机制,使得所有高校都置身于这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中。从国内一流迈向国际一流,从一流水平的学科迈向一流水平的大学,迎接即将到来的所有机遇与挑战,中国高校已经准备好了。2020年夏季法学夏令营活动还有吗?答案:有!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,含法学
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细则
青岛大学法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法律(法学)复试成绩及排名公示